轨道交通实验室必备安全指南:在轨道交通实巡室里,学生研究轨道车辆技术、调试信号控制系统、测试轨道结构性能…… 这里有高压设备的 “能量加持”,也有精密仪器的 “细致要求”,安全永远是实验开展的第一前提。以下内容为全流程安全指南,守护每一次实训的顺利进行!
一、实训前安全准备
实训前的充分准备是规避风险的首要环节,需从“人员状态、知识储备、环境检查” 三方面落实:
1.进行安全培训,考核合格方可入场
首次进入实训室前,全体师生必须参加专项安全培训,内容包括:实训室布局(安全通道、应急出口、消防器材位置)、设备风险点(如高压电路、运动部件、模拟驾驶操作禁忌)、应急处置流程(触电、机械夹伤、火灾的初步处理)。
培训后需通过理论+ 实操考核(如识别安全警示标识、正确使用绝缘工具),未合格者严禁参与实训;每学期初需重新学习更新的安全规范(如新增设备的操作要求)。
2.规范着装,严禁携带违禁物品
着装需符合实训场景:穿防滑工服、劳保鞋(避免穿凉鞋、拖鞋、高跟鞋,防止滑倒或被设备划伤),长发需盘起并戴工作帽(避免卷入运动部件),不穿宽松衣物(如肥大袖口、裙摆,防止勾挂设备),不佩戴首饰(项链、手链、戒指等可能接触电路或被机械卡夹)。
严禁携带与实训无关的物品:如零食、饮料(防止洒入设备导致短路)、火种(打火机、火柴,实训室多为密闭空间且有电气设备,禁止明火)、个人电子设备(手机需静音并存放于指定手机袋,避免操作时分心)。
3.检查环境与设备,排除初始风险
师生共同检查实训室环境:确认安全通道畅通(无杂物堆积)、应急照明正常、消防器材(灭火器、消防栓、急救箱)在有效期且可正常使用、地面无积水、油污(防止滑倒)。
设备检查需“专人负责”:实训指导教师需提前启动设备预热程序,检查设备状态(如列车模拟驾驶器的制动系统、轨道电路的接线端子、信号机的指示灯),确认仪表显示正常、无异常声响、异味,严禁使用“带病设备” 开展实训。
二、实训中安全操作规范
实训过程是风险防控的核心环节,需严格遵循“按规操作、专人监护、及时报告” 原则,不同实训场景需落实专项要求:
1.通用操作准则
服从指导,不擅自操作
必须在指导教师或实训管理员的指令下操作设备,严禁擅自开启设备电源、变更操作参数(如轨道信号的频率、列车模拟驾驶的速度阈值)、触碰非本次实训涉及的部件(如未授权的控制柜、高压接线盒)。
若对操作步骤存疑,需立即举手询问,确认后再执行,禁止“凭经验” 或 “模仿他人” 操作。
保持专注,不违规行为
实训过程中需集中注意力,不与他人嬉戏打闹、交头接耳,不做与实训无关的动作(如倚靠设备、踩踏轨道模型)。
多人协作操作时(如车辆检修中的“双人互控”),需明确分工(如一人操作、一人监护),操作前需确认 “无人员在危险区域”(如列车底部、轨道之间),并使用 “呼唤应答” 机制(如 “准备合闸,是否确认?”“确认,可合闸!”)。
规范使用工具与耗材
使用电气工具(如万用表、绝缘钳)前,需检查工具绝缘层是否完好(无破损、裂纹),确认工具量程与设备参数匹配(如测量高压电路需用高压万用表,禁止用低压工具替代);使用后需归位至指定工具箱,避免随意摆放。
耗材(如导线、端子、螺栓)需按需取用,剩余耗材需回收,禁止遗落在设备内部或轨道缝隙中(防止导致电路短路、轨道卡阻)。
2.专项场景安全要求
不同实训模块的风险点不同,需针对性落实防控措施:
实训场景
核心风险
安全操作要求
列车模拟驾驶
误操作导致“模拟事故”(如超速、冒进信号)、设备过载
1.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启动/ 关闭系统,不随意点击 “紧急制动”“反向驾驶” 等关键按钮;
2.模拟驾驶中若出现系统报警(如“速度超限”),需立即按规范停车,报告教师后排查原因;
3. 禁止在驾驶台放置杂物,避免误触操作键
轨道电路与信号实训
触电、电路短路、信号干扰
1.操作高压电路(如110V 及以上)时,需佩戴绝缘手套、穿绝缘鞋,单手操作(防止电流通过身体形成回路);
2.接线前需确认设备断电,并用验电器检测(确认无电压);
3. 禁止将金属工具(如螺丝刀、扳手)遗落在电路板上,防止短路;
4. 信号调试时,需远离信号发射天线,避免长期近距离接触
车辆检修实训(含模拟车辆)
机械夹伤、高空坠落(如车顶检修)、部件砸伤
1.检修车辆底部时,需使用专用支撑设备(如千斤顶、支撑架)固定车辆,禁止仅靠千斤顶支撑;
2.攀爬车辆顶部(如检查受电弓)时,需确认梯子稳固,系好安全绳,禁止在车顶奔跑或跨越;
3.拆卸/ 安装部件(如螺栓、轴承)时,需使用专用工具,禁止用手直接托举重物(防止砸伤);
4. 检修后需清点工具,确认无工具遗落在车辆内部
火灾应急演练
烟雾吸入、疏散混乱
1.演练前需明确疏散路线(沿安全通道、弯腰低姿前行,避免吸入烟雾);
2.使用灭火器时需确认类型(如电气火灾用干粉灭火器,禁止用水基灭火器),按“提、拔、握、压” 步骤操作;
3. 禁止在演练中嬉戏,需听从指挥,有序撤离至指定集合点
三.实训后安全收尾
实训结束后的收尾工作是防止“遗留风险” 的关键,需做到 “三清、两查、一报告”:
“三清”:清设备、清工具、清环境
清设备:按规范关闭设备电源(先关负载开关、再关总电源),确认设备仪表归零、无异常指示灯;若为模拟驾驶等需保存数据的设备,需按要求备份实训数据后再关机。
清工具:将所有工具(如万用表、扳手、绝缘手套)清洁后归位至工具箱,检查工具是否完好(如绝缘层、刻度是否正常),缺失或损坏需立即登记。
清环境:清理实训台、地面的杂物(如导线头、纸屑),将耗材(剩余端子、螺栓)回收至指定容器,禁止遗留任何物品在设备或轨道上。
“两查”:查隐患、查记录
查隐患:师生共同检查实训室是否存在安全隐患(如设备电源未关、消防器材移位、地面有积水),发现隐患需立即处理;若无法现场处理,需设置“警示标识”(如 “设备故障,禁止使用”)并报告管理员。
查记录:指导教师需填写《实训室使用记录表》,记录实训内容、设备运行状态、是否存在异常;学生需在个人实训报告中注明“是否遵守安全规范”,未遵守者需补充学习。
“一报告”:异常情况及时上报
若实训中出现设备故障(如异响、冒烟)、人员轻微受伤(如划伤、触电麻木),需立即停止实训,报告指导教师或实训室管理员,禁止“隐瞒不报” 或 “自行处理”(如擅自拆解故障设备)。
重大安全事件(如火灾、严重触电)需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(拨打校园急救电话、按下消防报警按钮),组织人员疏散,并上报学院负责人。
四、安全责任与违规处理
明确安全责任
指导教师:为实训期间安全第一责任人,需全程监护学生操作,及时制止违规行为,确保安全措施落实。
实训管理员:负责实训室设备日常维护、安全设施检查(如每月检查消防器材、每季度检测高压电路绝缘性),确保环境安全。
学生:为自身安全直接责任人,需主动学习安全规范,严格按要求操作,发现隐患及时报告。
违规处理机制
首次违规(如未按要求着装、擅自触碰设备):给予口头警告,暂停实训并补充学习安全规范,合格后方可继续。
多次违规或造成轻微设备损坏:取消本次实训成绩,需参加“安全重修” 并承担设备维修费用(按成本折算)。
因违规操作导致人员受伤、重大设备损坏:按校园安全管理规定处理,情节严重者移交相关部门追责。
轨道交通实训室安全需“人人重视、时时警惕、事事合规”,只有将安全规范内化为操作习惯,才能确保实训教学 “零事故、高效率”,为专业技能培养提供坚实保障。
作者:新媒体中心宣传部
编辑:汪兴 审核:轨道交通学院
上一条:2025-2026年秋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认定名单公示(学院公示)
下一条:关于2024-2025学年春季学期学校助学金获得名单公示
【关闭】